资讯详情 资讯详情 资讯详情 资讯详情

微生物信息网络系统:中国领着亚洲向前走

发布日期:2011-10-04 

10月31日~11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主办的第三届亚洲微生物资源保存与可持续利用联盟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洲10个国家的近30名学者参 加了本次会议。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助理马俊才告诉《科学时报》记者,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基因组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大量的生物新材料及其数据对全球生物资 源网络信息中心的构建形成了新的挑战。国际生物资源中心应该实施什么标准、建立怎样的全球共享机制等等,需要大家坐在一起进行具体的讨论和磋商。此次研讨 会主要讨论亚洲国家微生物资源网络信息中心的建设问题。会议由中国主办,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的微生物网络信息系统发展迅速,已被亚洲一些国家接受和采用。

   生物多样性和技术革命提出新需求
   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尤其基因组学研究的迅猛发展,国际社会和科技界愈来愈认识到生物资源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敦促和指导各国建立新型的生物资源中心(Biological Resource Centres, BRCs),以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需要。
   1998年,日本提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审视对BRCs作为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科技基础设施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的支持,并在1999年召开了 “支持BRCs科技基础设施OECD东京研讨会”。在此次会议上,OECD参加国在建立BRCs的重要性上达成了共识,并成立了一个由主要OECD国家科 学家和官员组成的生物资源中心特别工作组。
   2001年该工作组发表了《BRCs:支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之未来》的报告。这一报告对BRCs给予的定义是:“BRCs是支撑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的基 础设施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它们包括服务人员和活细胞、有机体基因组以及相关生物系统遗传与功能信息的存储库。BRCs包括对可培养有机体(如微生物、植 物、动物以及人类细胞)及其可复制部分(如基因组、质粒、病毒、cDNA)、有生命但不可培养的有机体、细胞和组织的保藏,以及与这些保藏物有关的分子、 生理、结构信息和相关生物信息数据库。BRCs必须满足国际科学界和工业界对生物信息和材料配送方面高质量和专业技术标准的要求。他们必须提供生命科学研 究与开发和生物技术发展所依赖的生物资源的获取途径。”
   然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基因组学的革命性进展带来的大量新的生物材料和数据,构成了对BRCs的巨大挑战。而各国对BRCs长期稳定的维持和发展所必要的 资金支持并不能保证,导致BRCs在质量和专业技术上尚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报告阐述了BRCs面对新的挑战,建议建立一个“全球生物资源网络 (Global BRC Network)”,并呼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参加国及其他国家采取行动,改进或建立新型的国家生物资源中心。同时此中心的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对 服务标准进行了规范化,内容主要包括对资源中心的标准认证和建立资源、信息共享的机制。

   中国牵住“牛鼻子”
   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物技术创新的源头,生物资源开发和竞争将是21世纪国际上的战略重点。微生物因其生物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生 物多样性最丰富,显示了它们在生物圈和地球物质循环中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理论上,微生物是阐明各种生命过程、生态和生物进化原理的模式生物,在工、农、 医药、食品及环境整治、再生能源等领域,微生物也发挥了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微生物适应环境的广泛性和生命策略的多样性,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进 步提供了良好的模式。
   在本次会议上,各国代表一致推选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高福研究员作为本届主席。据高福介绍,随着对微生物在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微生物 资源的研究和功能评价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正在将仅以收集保藏物种为目的的“菌种保藏中心”组建成为以资源的评价、开发和利用为目的的“微生物资 源中心”。我国政府和中国科学院一直对微生物资源的保存与开发利用十分重视,近年来除加大了微生物资源的采集、保存与标准化以外,还大力加强了微生物资源 信息的共享工作。中国微生物资源数据库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由中国科学院支持着手建设,经过许多新老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收集了大量的微生物数据,建立了我 国微生物领域的第一个网络信息系统,于1994年与Internet联网成功,目前已经有超过1个TB的数据量,是一个向国内外科学家提供丰富微生物信息 资源的窗口。
   马俊才说,亚洲微生物资源保存与可持续利用联盟目前有亚洲的12个国家参加。由我国研发的亚洲微生物资源信息网络原型系统,除在我国普通微生物保藏中心 CGMCC使用外,目前已经由日本的NITE、韩国的KCTC、泰国的BIOTECH使用。通过本次会议,亚洲各国对这一原型系统一致给予好评,并将逐步 在亚洲其他国家进行推广。亚洲微生物资源信息网络原型系统的建立,对于推动亚洲国家微生物资源信息的共享,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最后更新:201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