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料库下载分类 |
![]() |
![]() |
资讯详情 |
![]() |
![]() |
一、固定操作基本原则
伦理遵循
实验方案需通过IACUC审批(参考《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GB/T 35892-2018)
遵循最小化应激原则,单次固定时间≤3分钟
生物安全
佩戴防咬手套(厚度≥0.5mm丁腈材质)
实验台铺设防滑垫(硅胶材质,减少动物挣扎)
二、小鼠固定技术规范
1. 徒手保定(适用于短时操作,如皮下注射)
操作步骤:
右手提尾根部,将小鼠置于粗糙表面(如笼盖)
快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颈背部皮肤,形成"帐篷状"固定
小指与无名指轻压尾部,使身体呈直线(图1-A)
关键参数:
颈皮抓握力:50-100g(以不阻断呼吸为限)
体位角度:身体纵轴与台面呈30°
适用场景:灌胃、眼球取血、短时测量
2. 固定器使用(适用于长时间操作,如尾静脉注射)
设备选择:
有机玻璃筒状固定器(直径3cm,长度12cm)
可调节式小鼠固定板(带四肢固定带)
操作流程:
将小鼠头朝向固定器入口缓慢推入
调整尾部固定夹,暴露目标部位(如尾静脉)
监测呼吸频率(正常值:140-210次/分钟)
三、大鼠固定技术规范
1. 徒手保定(适用于基础操作)
操作步骤:
右手戴防咬手套,从背部抓握尾根部
左手呈"C"形包裹大鼠肩胸部,拇指与食指扣住下颌骨
前臂轻压躯干,限制后肢活动(图2-B)
力学控制点:
下颌骨压力:200-300g(防止挣脱且不损伤颞颌关节)
尾部牵引力:≤10%体重
适用场景:腹腔注射、耳标打孔
2. 立体定位仪固定(适用于神经科学研究)
设备要求:
大鼠颅骨适配器(耳杆直径3.5mm)
恒温垫维持体温36.5-37.5℃
操作流程:
深度麻醉后(乌拉坦1.2g/kg),门齿钩固定上颌
耳杆插入外耳道,三点式固定颅骨
调节俯仰角(Bregma与Lambda等高)
精度验证:
颅骨位移容差:≤0.1mm
固定时间限制:≤2小时
四、特殊状态动物固定策略
1. 孕鼠固定
腹部支撑:使用V形槽固定板,避免压迫子宫
最大仰卧时间:≤5分钟(防止腔静脉压迫)
2. 攻击性个体处理
镇静预处理:吸入2%异氟烷30秒诱导镇静
防咬口罩:3D打印定制化口套(图3-C)
五、操作质量评估标准
指标 小鼠标准 大鼠标准
固定成功率 ≥95% ≥90%
表皮损伤率 ≤5% ≤8%
应激反应(皮质醇) ≤基础值1.5倍 ≤基础值2倍
单次操作时间 ≤30秒 ≤45秒
六、常见错误与纠正
气管压迫
表现:发绀、呼吸频率>250次/分(小鼠)
纠正:放松颈背部抓握,改为筒状固定器
脊柱过伸
表现:后肢瘫痪(常见于大鼠错误保定)
预防:保持脊椎自然曲度,避免尾部过度牵拉
七、培训认证体系
初级认证:连续20次操作无并发症
高级认证:能在15秒内完成攻击性大鼠固定附录
通过规范化的固定技术,可在确保动物福利的前提下提高实验可重复性,相关操作需在监督员指导下完成前10次实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