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料库下载分类 |
![]() |
![]() |
资讯详情 |
![]() |
![]() |
一、实验原理与核心目标
转基因小鼠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如目的基因或基因编辑元件)导入小鼠基因组中,使基因稳定遗传并表达的动物模型。其核心目标包括:
基因功能研究:通过基因过表达或敲除,解析特定基因在生理或病理中的作用。
疾病模型构建:模拟人类疾病(如肿瘤、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用于药物筛选及治疗研究。
基因治疗验证:评估基因编辑工具(如CRISPR-Cas9、转座子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准备
实验动物:
供体鼠:4-6周龄健康雌鼠(推荐杂交F1代,因其胚胎耐受性强)。
受体鼠(假孕母鼠):需与结扎公鼠交配,确认阴道栓后使用。
结扎公鼠:通过手术阻断输精管,确保无生育能力。
试剂与仪器:
激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于雌鼠超数排卵。
显微注射系统:包含显微操作仪、持卵针和注射针(针头直径4-5μm)。
胚胎培养液:M2液(操作液)和M16液(培养液),需覆盖矿物油防止蒸发。
三、实验操作流程
(一)超数排卵与受精卵采集
激素处理:雌鼠腹腔注射PMSG(5U/只)和HCG(2.5-5U/只),间隔48小时,随后与正常公鼠交配。
受精卵获取:
确认阴道栓后,剖杀雌鼠取出输卵管,用透明质酸酶分离受精卵。
筛选原核清晰的受精卵(通常在交配后13-18小时形成),置于CO₂培养箱(37℃, 5% CO₂)中培养至2细胞期。
(二)外源基因导入
显微注射法(经典方法):
将线性化DNA溶液(浓度1-2ng/μL)注入雄性原核(较大且易容纳外源DNA)。
确认原核膨大后,将存活胚胎移植至假孕母鼠输卵管。
优势:直接整合,无需载体;缺点:整合位点随机,可能引起插入突变。
转座子系统(高效替代方案):
构建携带目的基因的转座子质粒(如piggyBac或Sleeping Beauty),与转座酶mRNA共注射至受精卵。
优点:整合效率高(达80%),支持大片段(≤8kb)插入;注意事项:需验证转座酶活性以避免长期表达风险。
(三)胚胎移植与后代筛选
移植操作:
麻醉假孕母鼠,将胚胎(10-15枚/侧)注入输卵管壶腹部。
术后观察母鼠体重变化,19-21天后分娩获得F0代小鼠。
基因型鉴定:
初筛:剪尾提取DNA,通过PCR检测外源基因整合。
表达验证:Western blot或免疫组化分析目标蛋白表达水平。
四、关键注意事项
胚胎质量控制:
避免透明带破损,注射后淘汰形态异常的胚胎。
胚胎培养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防止体外发育停滞。
实验动物管理:
结扎公鼠需定期验证无生育能力(连续交配无受孕)。
F0代小鼠需独立分笼饲养,因整合位点和拷贝数存在个体差异。
技术优化点:
注射体积控制:不超过细胞质体积的50%,避免细胞膜破裂。
麻醉安全:使用1%戊巴比妥钠(0.01mL/g体重)腹腔注射,监测呼吸频率。
五、应用案例与拓展方向
疾病模型:
肿瘤研究:过表达致癌基因(如KRAS突变体)构建自发肿瘤模型。
代谢疾病:敲除胰岛素受体基因模拟Ⅱ型糖尿病。
基因编辑技术验证:
利用CRISPR-Cas9构建条件性敲除小鼠,研究基因时空特异性功能。
药物开发:
在转基因小鼠中测试靶向药物的疗效与毒性(如PD-1抑制剂)。
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 原因与对策
受精卵存活率低 注射压力过大或DNA浓度过高;优化注射参数,使用纯度≥90%的DNA溶液。
F0代无外源基因表达 整合位点位于沉默区域;筛选多只F0鼠或改用组织特异性启动子。
胚胎移植后母鼠流产 操作损伤输卵管;改用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减少器械接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