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资讯详情 资讯详情 资讯详情

曲克芦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布日期:2025-04-19 

曲克芦丁(Troxerutin)是一种半合成的黄酮类化合物

曲克芦丁的主要天然前体物质为芦丁(Rutin),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花蕾(中药称"槐米")中。槐树原产于中国及东亚地区,其药用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唐代《千金方》详载槐米煎汤可"凉血止血",明代《本草纲目》更系统阐述其"治肠风泻血、赤白痢"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槐米芦丁含量可达20%-30%,经羟乙基化修饰后得到的曲克芦丁,不仅保留了母体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更显著提高了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临床应用价值
脑血管疾病治疗
用于预防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偏头痛、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同时降低血管通透性以减轻水肿,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组织保护与修复
研究表明其具有减轻移植皮瓣坏死、提高存活率的作用,还能保护正常组织免受放射损伤,促进DNA修复,降低D-半乳糖诱导的肾损伤。

 

抗炎与抗氧化
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氧化作用,缓解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等疾病症状。

 

二、药物研究意义
荧光探针开发
作为碳量子点(CQDs)荧光探针的猝灭剂,可灵敏检测药物浓度(检测限达7.1×10⁻⁸ mol/L),方法简便且回收率高(97.30%~102.9%),为药物分析提供新途径。曲克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后,通过疏水作用或范德华力形成复合物,导致BSA的内源荧光发生特异性猝灭。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可观察到荧光强度与蛋白质浓度的线性关系。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通过疏水作用或范德华力结合,改变蛋白质构象,结合常数约10⁴~10⁵ L/mol。这为理解药物在体内的运输、代谢及药效持续时间提供了分子机制依据。

 

三、未来潜力
其广谱药理作用(如抗血栓、抗氧化、抗辐射)和低毒性特点,使其在新型药物开发、纳米材料应用(如荧光标记)等领域具有进一步探索空间。


最后更新: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