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资讯详情 资讯详情 资讯详情

异槲皮素多维度抗病毒作用机制及其强化策略

发布日期:2025-08-01 
最新研究发现,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异槲皮苷/异槲皮素(Isoquercitrin)已证实其作为广谱抗病毒候选药物的巨大潜力,其作用机制的核心体现在对病毒生命周期的多环节精准阻断。首先,在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关键始动环节,异槲皮苷/异槲皮素展现出高效的物理屏障与分子干扰能力。它能够特异性地结合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蛋白,有效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及后续的内吞过程,其在感染前给药的病毒抑制效率显着优于其母体槲皮素。针对新冠病毒(SARS-CoV-2),尽管对其3CL蛋白的直接抑制效率尚存争议,但确凿的分子对接证据表明,异槲皮苷/异槲皮素可与刺突(S)蛋白及3CL蛋白的活性口袋结合,从而在入侵和复制两个层面形成双重抑制。此外,为突破天然产物在中枢神经系统递送的瓶颈,研究者已成功开发出薄荷醇修饰的脂质体载体,该技术将异槲皮苷/异槲皮素穿透血脑屏障的效率提升了四倍,为治疗肠道病毒EV71等引发的神经系统感染及炎症损伤开辟了新途径。
 
在病毒成功入侵细胞后,异槲皮苷/异槲皮素进一步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所必需的关键系统,从根本上削弱其增殖能力。在丙肝病毒(HCV)与鼻病毒(RV)模型中,它能有效抑制RNA依赖的RNA聚合(RdRp)及NS5A/NS5B等非结构蛋白的活性,直接阻断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同时,通过干扰病毒所依赖的宿主细胞机器,如抑制热休克蛋白(HSP70/90)的表达,间接破坏了病毒蛋白的翻译与组装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异槲皮苷/异槲皮素的抗病毒作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强大的免疫调节及抗炎功能协同增效。它能通过下调NF-κB及TLR7/MyD88等关键炎症信号通路,显着抑制由病毒感染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将TNF-α、IL-6等促炎因子的释放水平降低超过50%,从而减轻机体的过度免疫损伤。与此同时,它还能激活细胞内源性的Nrf2抗氧化通路,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的活性,有效中和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活性氧(ROS),保护宿主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这种“直接抗病毒”与“宿主保护”相结合的多靶点、多通路干预策略,构成了异槲皮苷/异槲皮素独特而全面的抗病毒作用模式。

最后更新: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