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资讯详情 资讯详情 资讯详情

当前是中医药发展的好时机

发布日期:2019-05-29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从远古时期神农传说开始,中医药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至今已有数千年。
 
然而,这项事业从未像今天这样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一系列顶层设计日臻完善。
 
“中医药事业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发展的优势、趋势和态势前所未有,面向未来所面临的挑战、问题和困难也前所未有。”
 
4月下旬和5月中旬,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何维先后率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调研组,就“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分别到安徽、黑龙江两省调研。在实地调研多个中医药大学、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材种植基地和流通市场、药企,并与相关部门、医院、企业、群众广泛交流后,调研组作出了上述判断。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迫切需要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上发挥更大作用。应对种种挑战、问题和困难,必须推动顶层设计精准落地,这是调研中委员们的共识。
 
西医“腿长”中医“腿短”
 
“下眼眶发黑,是鼻炎的症状。”
 
4月22日下午,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中医院国医堂,坐诊的郑日新教授正专注地给一个小男孩看病。
 
作为安徽省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的名医、新安医学“郑氏喉科”的传承人,郑日新所在的医院与肥东县中医院建立了合作,因此,郑日新每个月总要来肥东县中医院坐诊几次。
 
郑氏喉科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已传承近500年,由于疗效显著、花费不高,郑日新的专家号在肥东县很受欢迎。“很多人想挂都挂不上。”4月22日,调研组来到肥东县医院,医院一位工作人员说。
 
如果一样事物历久而不衰,其必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与西医比,中医药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在治未病、某些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方面优势明显。而且,中医药不仅仅是治病用药的学问,在它背后,蕴藏着中国古代人文思想、自然科学、生态理念、道德文化的精髓。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时如是强调。
 
这是一把至关重要的“钥匙”。但在调研组看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其获得的重视程度还不成比例,它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与其独特的优势作用尚不匹配。
 
“中医药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并不占优势”,4月23日,在与调研组座谈时,安徽省副省长杨光荣坦承,“我们大部分县级中医院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在原城关卫生院基础上改建的,发展水平大多落后于当地同级综合性医院。”
 
历史欠账多,发展不平衡,使西医“腿长”、中医“腿短”成为普遍现象,“中西医并重”在实践中并未真正落实。
 
“还是认识不到位”,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孙咸泽认为,有些政府部门人士并没有真正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瑰宝”“钥匙”的内涵。
 
虽然得到国家大力支持,但中医药事业的具体支持政策往往限定在现代科学体系框架内。黄璐琦常委说,现行的中医西化、中药西管,并不适应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要。“现在是‘中学西’做得很好,‘西学中’不够。”杨宇飞委员说。
 
是不是定要用西医或现代科学体系来证明中医药学的科学性?4月25日晚上,在安徽省亳州市下榻的宾馆内,调研组内部展开了一场热烈讨论。
 
西方的现代科学并不是科学的唯一体系,这是不少委员的共识。
 
“所谓现代科学,就是要有一套理论体系,可验证、可应用,对未来发展能提出预测意见,中医完全符合。”方来英委员说。对此,唐旭东委员下了一个定义:“中医药学是根植于我国古代医学母体、实践性很强的古代科学。”
 
谈到中西医治疗疾病的区别,蒋健委员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会患上两种系统疾病,一种是现代医学已经基本解释清楚的疾病,还有一种是现代医学尚无法解释清病因的,比如人类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造成的疾病,包括眩晕、头疼、胸闷等等。“比如眩晕,做CT查不出来原因,但中医的治疗方法就管用。如果一定要套用西医的标准,套不上去就说不科学,那就不对了。”
 
认识不到位,难免有偏见。“很多人一提中医就是泡脚、推拿,那不是中医药的精髓。”杨宇飞委员感慨地说。
 
在肥东县中医院国医堂调研时,周尔忠医生提到一个让委员们印象深刻的顺口溜:“心肝脾肺肾,看病无人问;心肝脾肺‘贤’,到处赚大钱”,他说,一些把“肾”读成“贤”的“伪中医”大行其道,抢占了“真中医”的市场。
 
中医药学是科学,事实已给出证明:2015年12月,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就是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典籍中汲取灵感。在调研组出发前召开的情况介绍暨对口协商座谈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同志介绍说,“十二五”以来,中医药领域有63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在调研组看来,当前需要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文化氛围,加大对中医药法的普法宣传力度,清理整顿“伪中医”,引导全社会科学认识中医药。
 
“不管白猫黑猫,首先要逮得着老鼠”
 
“我跑了很多家医院,都建议我截肢。到了这里,医生说不用截肢,把我的血糖指标也控制住了。”
 
4月23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间诊室内,一位包扎着左脚的男性患者向调研组讲述他“惊险”的求医经历。
 
这位男士身患一种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严重时会导致脚部肌肉骨骼因感染而坏死。幸运的是,在这家医院的伤口造口中心,他靠中医的治疗方法保住了自己的脚。
 
现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一大批中医药方面的优势学科,就医的人络绎不绝,门急诊人次年年攀升。
 
如果把人的健康比作1,事业、财富都是1后面的0,人生是否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对于中医药事业,治病救人就是“1”,没有好的疗效,中医药事业的振兴无从谈起。对此,马建中委员有一句形象的概括:“不管白猫黑猫,首先要逮得着老鼠。”
 
不过,在身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于文明常委看来,中医药服务与人民群众希望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的需求还不适应。
 
服务能力不强,原因之一是缺人才。
 
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中医药法》中有明文规定。但是,当前中医药院校教育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结合得还不够紧密。
 
“在大学学习中医药学,本来就有点‘中不中、西不中’,参加规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又比较‘西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是不是应该突出自己的特点?规培采用‘师带徒’的方式是不是更好?”4月25日,调研组与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座谈时,一位年轻医生说了自己的心里话。
 
中医药学的实践性、经验性很强,以师带徒的“师承”方式是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法宝。不过,调研组在走访部分“国医大师”工作室和“名老中医”工作室时发现,他们的培养弟子现在无法获得学历上的认可。
 
对于人才培养,调研组建议加大“西学中”的比例,增加医学院校中医课程的比例;将中医院校培养和师承培养结合,恢复第六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员获得相应学历的政策;对中医药学院士、中医医师晋升职称、中医院校毕业生的评价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西医评价体系。
 
现在,让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中医院院长朱长钧烦恼的是,人才招来了也留不住,“因为待遇低、发展空间小。”他告诉调研组。
 
据调研组了解,一些基层中医院乏人乏术的问题突出。在寿县中医院调研时,寿县县长程俊华给调研组提供了一组数据:全县医疗专业技术人员1400多人,其中中医类专业技术人员还不到两百人。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调研时,调研组了解到,全市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医师总量的14.72%。
 
兜住基层“网底”,需要提高基层中医医师的待遇,这是调研组的一致观点。大家认为,获得基层中医师资格的可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待遇。
 
调研中,委员们发现,医保政策导向性不强、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偏低、财政投入不够等因素,让一些中医院的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来门诊看病医保能报销吗?”
 
“不能,都是自费,只有住院才能报销。”
 
5月15日下午,调研组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医院调研时,医院负责人这样回答委员的问题。
 
在调研寿县安丰镇中心卫生院时,卫生院负责人说,“我们70%的支出只能靠财政补贴。”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负责人告诉调研组,他们获得的财政补贴只够给离退休人员发几个月工资。
 
其实,在《中医药法》中,对调整中医药相关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保支付政策等已有明确的规定。“顶层设计有了,关键要推动落地。”参加调研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书记余艳红说。
 
5月17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调研时,调研组看到一个积极案例———医保规定丙类药品及诊疗项目医保基金不予支付,大庆市扩大了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范围,将这部分药品纳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并将院内自制药剂也纳入个人账务支付范围。“这个探索很好”,余艳红当场点赞,她建议大庆市继续在这方面先行先试。
 
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政策还需细化,对此,调研组建议建立健全各级政府中医药管理机构,让中医服务项目如针灸、推拿等价格体现其服务价值,提高中医药在医保中的报销比例,对基层医师队伍加强培训,让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开展基本中医药服务。
 
向现代科学开放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时,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调研中,“现代化”是委员们频频提及的一个词汇。
 
从中医传统知识的发掘与转化到提高中药材与中成药质量,中医药走向现代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医药事业要向现代科学开放,向前沿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开放。”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袁贵仁说。
 
整齐划一的农田里点缀着星星点点的花苞,有的已迫不及待地伸展出一片片深红的花瓣来。
 
4月24日下午,调研组来到安徽省亳州市协和成中药材种植基地,田间的白芍正含苞待放。
 
白芍是常用的中药材,在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记有“芍药甘草汤”方剂,可治筋脉失养、腿脚挛急。
 
在这个种植基地,一亩地种多少白芍,株距、行距、深度多少,施肥用料多少,要算得清清楚楚,用什么样的栽培技术和农药,都有明确要求。
 
千百年来,中药材种植都是靠天吃饭、广种薄收。今天,中医药要走向现代化,需要从中药材种植的源头开始建立药品质量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
 
“中药材种植对气候、土壤、微生物菌和化肥农药的使用都有严格要求,不是哪里都能种、谁都能种的,我觉得需要全国层面的统一规划和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严格监管。”在与调研组交流时,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提出建议。
 
中药材既是药品原料,又是农副产品,农业农村部门对中药材种植采取的是农产品管理方式,药监部门又不具备监管中药材种养的法定职权和专业能力,这种职责划分难免产生监管漏洞。
 
“在欧洲市场上,每个鸡蛋从哪个养殖场出来、是哪个日期生产的,信息都能追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焦红常委认为,应该规范上游中药材种植,并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
 
在质量追溯体系方面,日本已走在我们前面。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中药市场160亿美元年销售额中,日本产品占80%,韩国产品占10%。日本“汉方药”不仅在生产质量控制和标准方面建立了成熟的体系,在研发和创新上投入力度也很大。
 
“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我们要有危机感,要看到日本和韩国对全球中医药市场的占领。”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丛兵说。
 
国际竞争最终考验的是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调研组认为,应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重点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药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等,建立更多中医药重点学科;推动中西医协同科研,攻克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难关;开展中医“大科研”,让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互融合借鉴。
 
顺应四时、天人相应,历来是中医药养生理念。要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也要顺应四时而为——走向现代化,惟其如此,中医药事业的振兴才指日可待。

最后更新:2019-05-29